查看原文
其他

地大校友李久林:“双奥”总工一路拼搏、一路奉献


小锤君按:



李久林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培养的优秀毕业生,他曾经担任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总工程师,如今作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工程总工程师,和建设者们正在进行紧张的建设。此外,这些年来他主持和参与了多个重要的建设工程。这位从地大走出的“双奥”总工,一路拼搏、一路奉献,下面,就是他的精彩故事:


2003年,35岁的李久林任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总工程师,开启了北京夏季奥运会时间;2018年,50岁的李久林再任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工程总工程师,北京冬季奥运会时间由此开启。从夏季奥运会到冬季奥运会,北京成为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从“鸟巢”到“冰丝带”只有3.5公里,“双奥”总工李久林带领技术团队走了15年,为双奥场馆建设奉献出世界领先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李久林


国家体育场(鸟巢)

28年来,这位来自北京城建集团的副总工程师主持参与了“双奥”系列场馆、众多国际机场航站楼、亚洲最大全地下封闭式再生水厂等重大工程的建造工作,他不仅是Q460E高强度钢和高钒密闭索等高新材料国产化应用的开创者和推动者,还是中国建造迈向中国智造的引领者。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北京新首钢大桥

“一个时代的标志性工程,带来的一定是建筑科技的突飞猛进,一座座时代建筑既载入了中国建造的发展史,又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量渐稀、两鬓微霜,目光坚定的李久林说。


01

要建造载入史册的传世经典

建筑是石砌的史书、钢构的画卷。每一座建筑的落成,都带有显著的时代印记和迥异的特征,都载有创新的突破和强烈的期许。李久林清晰地记得这些建筑突破天际的历史时刻——“鸟巢”钢网架卸载成功,“书写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在国内率先在机电工程和运维中引入BIM技术,建筑业向绿色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转型;槐房再生水厂这座亚洲最大的全地下再生水厂首次集成BIM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一体的智慧建造体系;新首钢大桥这座北京长安街西延又一新地标采用了全数字化造桥技术;国家速滑馆首创基于“平行施工”的高效高精度建造工程组织方法和支撑技术体系,创造了冬奥速度和冬奥质量。


“建造百年工程、传世经典是每一名建筑工程师永恒的情怀。”在近30年的探索中,他以此与工程建设的技术同行们共勉,为推动中国建造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不断创新奉献、辛勤付出。


法国有句谚语:人类除了鸟巢,什么都能建造。2008年8月8日,29个灿烂的“脚印”从永定门走向“鸟巢”,见证中国举办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时,李久林才长舒一口气:鸟巢,我们建成了。


鸟巢钢结构桁架柱上柱吊装


鸟巢首个柱脚滑移安装

“‘鸟巢’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用钢量最多、结构最复杂的超大型钢结构体育场工程,把极富创造性的设计变成现实的每一步,都没有标准,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鸟巢”建成后,Q460E高强度钢首次实现国产,首次应用到大型公建,从此一路创造奇迹,使中国成为高强度钢的最主要生产国,也成为高强度钢在建筑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国家,实现了从填补国内生产、技术空白到领跑世界。


此后,李久林主持参与了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北京英特宜家购物中心、北京槐房再生水厂、新首钢大桥等多项地标性建筑的建造工作,并刷新了一次又一次超级工程的建造纪录。目前,2022年北京冬奥会核心场馆——国家速滑馆工程已实现功能性封顶封围目标,这座世界体育场馆中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的建筑,也是由他担当总工程师。


“与生产厂家联合经过半年多的技术攻关,国产化的高钒密闭索成功应用于速滑馆索网施工,填补了国内大吨位、大面积索网同步张拉的技术空白。”李久林说,最大跨度达198米乘124米,如此超大跨度的屋顶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顶用钢量的四分之一,索网结构中的索找到了“鸟巢”Q460E高强度钢的身影。


“从‘鸟巢’到‘冰丝带’,我们的技术创新是一脉相承的,为的是给‘双奥’之城奉献一项项精品工程,为中国打造一座座经典建筑,为世界留下新的建筑遗产。”李久林自豪地介绍,Q460E高强度钢曾在广州“小蛮腰”、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等众多工程中应用,高钒密闭索已经应用于三亚亚沙会体育场等工程,“如今这些新材料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02

生逢伟大时代是我们的幸运

1992年,李久林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后,先是从事建筑工程设计,三年后开始在一线工程从事技术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建筑行业还不像现在这般兴旺,建筑技术水平仍处于跟随阶段。“正如中国的发展是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一样,我们建筑行业也是在学习中成长,在创新中突破的。”坐在国家速滑馆公司的办公室里,李久林回想起以往的岁月,坦言自己是幸运的,恰逢中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年代。


“我现在既是北京城建集团副总工程师,又是国家速滑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谈及双奥工程,李久林认为是奥运会引领了建筑行业技术的大发展,作为从业者,要感谢这个时代给予的好机遇。


作为北京夏季奥运会、北京冬季奥运会场馆建设的主力军,北京城建集团也是唯一一家既承建夏季奥运主场馆,又建造冬季奥运会主场馆的建筑承包商,“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有幸参与了41项夏奥会工程和10多项冬奥会工程的建设,在这个过程,通过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大量工程的实践,中国建造从人才到设备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全方位的发展。”李久林说,以往传统中国的建筑风格大多是方方正正,见棱见角的造型,以及万变不离其宗的施工模式,而奥运场馆的出现,让中国建筑业为之一变,其对施工技术发展的影响直至今日。


李久林以其勤恳刻苦和矢志创新,在奥运场馆等重大工程建设中显露头角。他主持完成和承担了岩土工程、结构工程、绿色建造、智慧建造等领域的多项科技项目,系统研发出体育场馆现代化建造技术、复杂钢结构建造技术、绿色建造和智慧建造技术。并凭借这些世界领先的技术,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首次获得国际焊接学会Ugo Guerrera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国家级工法3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和标准规范12部;还先后获评首批北京学者、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奥运工程建设功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建国70年大庆广场和群众游行指挥部专家等荣誉称号。


与机遇相伴,总是挑战。李久林说:“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大时代环境里,我们一生中能建造众多具有世界水平的工程,这给了中国建筑工程师一个机遇。很幸运这个伟大的时代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机遇,让我们能安心于自主创新,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且能够融入到伟大历史的创造与奋斗中去。”


03

在创新中努力奔跑

建造“鸟巢”的1800个日日夜夜,李久林组织制定了施工设计大纲、施工总设计、钢结构施工设计等施工方案500多项,组织策划上百次专家技术论证,在设计只提供150余张钢结构设计图纸的基础上,组织分析、计算与试验研究,完成深化设计施工图纸2万多张……解决了国内首次应用的超长空钻基础桩施工技术、Q460E高强度钢焊接技术等数十项世界级施工技术难题。


筑“巢”5年,他把铺盖卷搬到了“鸟巢”工地,没日没夜地奔走在施工现场的每一个角落,艰难求索间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仿若“吐血”筑巢的血燕,李久林垒巢同样鞠躬尽瘁,日夜操劳,用智慧和双手把“不可能”的任务变成现实。


“鸟巢”建成后,家在北京的李久林也很难回家,2008年8月至2009年11月,他带领团队把“鸟巢”、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奥运村、五棵松篮球馆、国家体育馆等五大奥运工程的创新技术资料汇集整理形成数字化档案,最终向北京市城建档案馆移交工程档案19351卷,累计移交31040卷工程档案。独特的建筑遗产,全面记录了各个奥运工程建设历程,并为工程建筑运行期间维修、管理和改扩建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五大工程也创纪录的全部荣获鲁班奖和詹天佑奖。


李久林在鸟巢施工现场

“我们在‘鸟巢’开创了我国BIM技术应用的先河,开启了中国建筑行业BIM与数字化建造技术的发展之路,借助双奥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这项技术目前已经集成了BIM、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信息技术,并在‘冰丝带’建造中形成了成熟的智慧建造理论体系。”李久林说,中国的建造技术已屹立于世界建造技术的高峰,以此而生的中国智慧建造体系同样国际领先。


智慧建造体系在“冰丝带”建造中大放异彩,信息化技术与装配式建造相结合,建立起全生命期BIM技术、全过程高精度仿真、高质量构件加工与安装、高精度测控技术和施工偏差适时调整的技术管理体系。“实现像造汽车一样建奥运场馆,600吨的高钒密闭索张拉成功,3360块玻璃实现‘丝带飞舞’,我们即将实现‘最快的冰’,最终打造世界最智慧的场馆。”在习总书记对办好北京冬奥会作出“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四大办奥理念重要指示下,李久林始终把绿色、低碳、可持续作为速滑馆建设的核心理念和方针,并作为北京冬奥组委的可持续专家,足迹走遍了每一个冬奥工程,思考如何高效优质地建设场馆、办好冬奥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北京冬奥工程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历经考验又屡创建造奇迹的李久林非常自信,他的自信来源于20多年来自主创新研发的绿色建造、数字化建造、智慧建造等建造技术,这些研究成果被6部国家标准采纳,推动了我国建筑钢结构设计、材料、制作、安装、焊接、质量验收的技术进步,成果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北京冬奥会等上百项重点工程中广泛应用,并且在巴西、俄罗斯、科威特等国外一大批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已累计降低工程建造成本上百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李久林在国家速滑馆施工现场

从力主自主研发应用国产Q460E高强度钢,到高效研发应用高钒密闭索,再到集成国际领先的智慧建造体系、平行施工体系,李久林一直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我国建筑行业从跟跑到领跑,就在于依托重大工程实践,创新突破核心技术,牢牢把握了自主权,这一切都靠实干苦干。”伟大工程都是一砖一瓦垒起来的,李久林仍在努力地奔跑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垒起一块块砖一片片瓦。


今年,李久林更忙了。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紧张有序的工程建设按下了“暂停键”,李久林作为国家速滑馆公司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积极研究制定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带领团队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施工生产,努力实现疫情期间不停工。同时,主动研判,统筹协调好各项资源,统筹好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消防、防疫等工作,为国家速滑馆工程顺利推进按下“快进键”。


在国内抗疫关键时期,泉州发生“3.7”坍塌事故,李久林作为国务院事故调查专家组成员之一,接受到工作任务连夜赶往泉州,至专家组调查工作结束近一个月的时间,夜以继日,没有休息过一天。国家应急管理部代表国务院事故调查综合组发来感谢信,感谢李久林在国家急难危重任务面前,充分发挥了一名一线科研工作者的技术能力和担当作为。



文|谭禄宏 徐浩

摘编自前线客户端2020年08月04日

微信编辑|王紫璇

审核|陈华文




湖北省副省长肖菊华一行调研地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来了!地大野外实习长卷图千里之行:地大校领导在云南施甸县调研定点扶贫工作张国榉:攻坚硬汉 奉献于祖国科技发展为了优质水资源,地大科研团队扎根边疆20年九月,地大学子邀你奔赴“南望未来”之约@地大师生,高温天,专家教你如何戴口罩成秋明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立数学科学中心参军报国 不负韶华 | 2020年征兵工作,正在进行中!学习进行时 | 地大教师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网络新媒体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